
什么是扁平化插画设计?
先从基础讲起。扁平化插画设计并非单纯“去掉阴影”或“简化图形”,而是一种强调功能性与美学统一的设计语言。它的核心在于信息清晰、视觉高效,适合移动端展示、品牌标识延展以及社交媒体内容输出。尤其在短视频、小程序、H5等场景中,扁平化插画因其高适配性和强识别度成为主流选择之一。
两地现状:上海偏科技感,苏州重文化转译
在上海,扁平化插画常被赋予强烈的都市气质。设计师们喜欢用几何构图、冷色调和动态光影来表现现代生活的节奏感,比如地铁站台广告、APP界面图标、城市文旅推广素材等,都体现出一种“未来主义”的倾向。这种趋势背后,是这座城市对技术驱动创新的高度敏感,也是其作为国际设计枢纽的自然延伸。
相比之下,苏州则展现出另一种面貌。这里的扁平化插画很少追求炫技式的视觉冲击,反而更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化。园林窗棂、苏绣纹样、昆曲脸谱……这些原本属于静态文化的符号,在年轻设计师手中被重新解构为极简线条与留白空间,形成独特的“新中式审美”。这种做法不是复古,而是一种文化自信下的再创造。
常见问题:同质化严重,地域特色缺失
然而,无论是在上海还是苏州,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:大量作品趋于雷同。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,千篇一律的蓝绿配色、圆角矩形、卡通人物形象充斥其中,让人难以分辨出处。这说明当前不少从业者仍停留在模仿阶段,缺乏基于本地语境的深度思考。
另一个痛点则是“为了扁平而扁平”。有些项目明明可以挖掘地方故事,却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简洁;有些企业把插画当成装饰品,忽视了它作为沟通媒介的价值。结果就是,设计成了空壳,无法真正打动用户。
创新策略:构建地域性视觉语言体系
要打破困局,关键在于回归“方式”本身——即如何通过设计方法论实现差异化表达。建议从两个方向入手:
一是鼓励设计师深入挖掘本地资源,提炼出具有辨识度的视觉符号系统。比如上海可围绕“摩天大楼+海派文化”打造系列IP,苏州则可围绕“水乡+非遗工艺”开发视觉语汇。这不是简单贴标签,而是建立一套可持续迭代的内容资产。
二是搭建区域协作机制。例如设立跨城市的设计共创平台,让不同背景的创作者交流经验;或者定期举办城市主题插画大赛,激发年轻人参与热情。这类活动不仅能产出优质内容,还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,比如插画师与品牌方、开发者之间的合作机会。
预期成果与行业影响
当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“扁平化语言”,整个行业的价值就会提升。一方面,企业能借助更具个性的设计增强品牌记忆点;另一方面,设计师也能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商业回报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差异化的探索将为中国插画设计注入新的活力,使其在全球市场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。
如果你也在寻找一种既能体现本土气质、又能对接市场需求的插画解决方案,不妨试试从本地文化出发,重新定义你的视觉表达方式。我们专注于为品牌提供定制化插画服务,擅长将地域特色融入现代设计语言,帮助客户打造独特且易传播的视觉资产。18140119082
扫码了解报价